「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提出过质疑:生活已经很累很忙了,怎么还会有功夫去考虑生活的那些美和情趣?
但如今看看我们的朋友圈,很多人都过的还不错:
衣服包包常换常新,不管是大牌还是轻奢买了一个又一个。
经常出入高端的场所,那些「网红」的美食排队也要吃到。
晒车、晒表、晒转账……
曾经就有这样一部讽刺的短片——光鲜亮丽的都市男女一转身回到家中,坐的沙发是已经失去弹力的、睡的床单很久没有清洗、用的餐桌桌脚已经磨损,吃早饭时吱吱作响,只能在底下垫一块儿抹布……
在他们心中,家只是一座睡上一晚的房子,钱要花在外面别人能看到的地方……
财富的底阶段位,就是爆发式的炫耀消费。
而会把钱花在自己居住的环境里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因为我们把钱花在了提升自己生活质感的「安全感」,而非别人目光中的「安全感」。
我见过一个很会生活的姑娘,她的外在干净得体,待人接物温文尔雅。
机缘巧合来到她家做客,更是被她的生活品味所震撼……
一进家门,她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镜面反射水坑。
水只有1cm浅,一般人发觉不到,她在旁边安了一个隐藏的摄像头。
当有宾客第一次来的时候,踩到水会露出各种表情,她把这些表情记录下来做成视频发给这些人,和他们一起分享开心。
她自己喝水的杯子是一个酒杯,我听她讲述了这个杯子的故事
云南文山阿畲乡渔德咪村净水资源匮乏,当地的很多妇女每天要背负沉重的水桶,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至少2个小时,才能找到稍微干净一点的水,打满水之后再步行2个小时回家。
有位啤酒公司的设计师收到触动,设计了这款杯子,上面有文山苗绣和当地苗族图腾元素。
喝水的时候,这个杯子提醒我,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很多人都羡慕的了,人生要懂得知足。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都很受触动。
从这个姑娘家走出来,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所在,是不是真的缺少了那么一丝优雅和美,也缺少了一丝文化和人情。
曾经,我们中的多数人被人称为「美盲」,中国出现优秀设计的比例很少。
木心曾经就哀叹过国人的审美退化,他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曾有人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我们认为大牌等于美、别人说的美等于美、外表的美等于全部的美……而这些,并不能代表我们是在生活中有情趣的人。
越来越追求表面花的好看,而在自己的住所里用的东西呈现高度的实用化。这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平庸枯萎、越来越没意思、缺乏安全感……
纵观古代能工巧匠,中国是能把设计和细节作出极致的国家。
青花瓷烧制出窑的那一刻,让多少人感叹「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不是一句虚幻。
古代木质建筑直接的链接,完全不靠一钉一铆,靠的是变幻造型的榫卯,彰示着「合」文化的美。
而这些设计的审美力,从什么时候起,慢慢消失了?
不过欣慰的是,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