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莲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苏镇江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323074.html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lǎn()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岀抑扬顿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摘自鲁迅《藤野先生》)

2.默写。(8分)

①,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②,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⑦是故,教然后知困。(《礼记》)

⑧子曰:“,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小王子来自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发现的,比一幢房子大不了多少。

B.想到没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又不愿家业被祥子占有,得知多数祝寿礼金数目很小,刘四爷开始咒骂,并与虎妞吵起来。

C.格列佛醒来发现自己被利立浦特人缚在草地上,后来,士兵们让他吃肉喝酒,他再次陷入昏睡,被抬上机器捆紧送往京城。

D.蒋一轮带学生捡麦穂,在返回学校的途中被大河阻挡,桑桑跳入河中,游到对岸,请来了毛鸭的船,载着大家过了河。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一个四字成语。(1分)

那老君到兜率官,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来,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異、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官”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chǎo,熏的意思)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①林冲为什么来庙里安身?(1分)

②简要概括划线句中“这条计”的内容。(2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0.7克左右。②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③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也感到不适。④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补充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

(1)第①处语意重复,应把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把删去。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2分)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2分)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潇洒”。

6.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1分)

7.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3分)

8.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广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日:“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久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寃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①畜(xǔ):畜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tǎ):水獭。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头可一斤许()②网之,果得三百斤()

③问鱼苗几何()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2分)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分)

11.“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1分)

12.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共10分)

训练语感(节选)叶圣陶

①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②夏丐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③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④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萎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⑤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做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⑥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改动)

13.在如何训练语感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15.作者对如何训练语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结合加点的字回答问题。(5分)

(1)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萧红《呼兰河传》

(榆树怎么会“啸”呢?“冒烟”是怎么回事?)(2分)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院子里怎么会有“积水”?又怎么会有“藻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共16分)

塑料花路明

①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②我们都欢呼起来。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③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④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⑤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贴一下?

⑥我大声抗议。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

⑦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⑧办法肯定有。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⑨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⑩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

?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

?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

?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高年级的两个女士。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

?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

?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儿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

?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选自年5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16.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2分)

班主任要求带塑料花→我借塑料花→严彩萍→黄潇潇____________→小周老师赞美野花

17.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8.根据句式特点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3分)

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19.小周老师为什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分)

20.文末严彩葬“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请具体分析她此刻的复杂心情。(3分)

三、作文(共50分)

21.请以“难得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懒piē顿

2、(1)山气日夕佳(3)心忧炭贱愿天寒(4)柳暗花明又一村

(5)不尽长江滚深流(6)英雄末路当磨折(7)学然后知不足

(8)君子和而不问

3、(1)D

(2)火眼金睛

(3)①林冲居住的草厅被雪压倒了,只好来庙里安身,林冲看管草料场,火烧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

4、(1)“大约”或“左右

(2)“由于”或“使

(3)“难以生存”

(4)“补充”

5、(1)法国人的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

(2)英法联*火烧(或“洗劫”)圆明园

(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

6、春季(春天)

7、①从门前柳树成荫,菜畦成行可以看出李处士热爱田园生活

②从白天关门、少有人来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或:从有病在身迫不得已才接受别人馈赠的药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

③从与僧人交往,可以看出李处士超脱(或“厌倦”)尘世的特点

8、蕴含了诗人对李处士潇洒生活的羡慕之情(或“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李处士高洁声誉的赞美之情。

9、(1)表示约数(2)用网捕(3)多少(4)从前

10、(1)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2)水獭固然(或“本来”“确实”)吃鱼,怎么(或“哪里”“难道“)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11、养的鱼太多了。(答“畜多消谢”或“鱼苗太多”也可)

12、①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

②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

③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量;

④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

⑤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或“状况”)。

13、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了“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15、(1)大风吹在榆树上,发出响声,雨打树叶,腾起雨雾,就像冒烟一样(2)照亮庭院的皎洁月光,就像注满池塘的清水。竹柏的影子,看上去就像交错纵横的水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恬静(闲适)的心境。

16、采摘野花索要同学的塑料花

17、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突出时代风尚”)写出了塑料花在当时的贵重,为下文“借花”作铺垫。

18、一连串的短句,呈现命令的语气,表现了黄潇潇对同学傲慢无礼的态度。(或“既要同学的塑料花,又不屑与同学多说话的心理”)

19、严彩萍的花是充满生机的真花。富有自然美,其他的花是塑料的假花。小周老师为了鼓励严彩萍。小周老师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或“善于发现真正的美”“是一个爱美的人”),尊重学生(或“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富有教育艺术(或“善于通过赞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蒙教育”)。

20、①严彩萍本来担心带野花会被批评。现在竟然得到赞扬,倍感惊讶。②自己认为很漂亮的野花,却无人认同,此刻得到赞赏,内心充满了对小周老师的感激:③因无塑料花受到指责,在得到小周老师的赞赏后,压力顷刻释放,激动不已,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失态。

21、作文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