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电视的观众首先总是
为艺术而“吵架”
我查了一下刘雁西合作的导演名单,可谓多也。粗略算了一下有一百五十多位,除了上影厂的导演之外,还有来自东北、西北、*、广州、江浙两省,以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多位影视导演,他们的合作十分愉快。但艺术创作无止境,音乐好坏也没有绝对标准,风格样式不同,影片内容主题各异,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加上地域人文、风土人情不一样,往往呈现出来的音乐也各不相同。刘雁西又是个极为认真、心直口快的人,上海话说,她是个“嘴巴一张就能看到肚肠的人”。所以在创作中,和导演之间会有不同的见解也是常事,为了艺术而争论甚至“吵架”也免不了。
刘雁西和上影厂的五位女导演——人称上影“五朵金花”的史蜀君、石晓华、鲍芝芳、沙洁、武珍年,都有过多次合作。她们年龄相仿,都极有主见,因此在创作上发生争论的次数就颇多,常常会为音乐、插曲、请谁来演唱,争至深夜,最后统一想法,修改乐曲,把音乐搞得更符合影片风格,为影片主题服务。刘雁西当然有一条宗旨:最后服从导演的意见。还有一条原则:为艺术而争吵绝对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互相要理解、尊重,要摆事实讲道理,自己为了说服对方可以拿出几套方案让导演选择。所以她们吵得最凶,最后成了最好的朋友,并保持合作创作的友情。
刘雁西和史蜀君合作过多部电影,在电影《女大学生宿舍》时,如何展现女大学生的风采,如何呈现青春片?她俩讨论特别多,争论也少不了,常常讨论至深夜。最有意思的是,当影片插曲写成后,史导演很满意,这时刘雁西突然不满足自己写的插曲,坚持要修改,两个人争执得很厉害,最后史蜀君说:“我说了算,这首插曲一个音符也不能改。”这才罢休。当影片正式录音乐时,对其中有一段音乐两人又发生争论,而且互不相让,上影乐团老指挥陈传熙先生在现场忍不住发话了:“你们两个女人要争到什么时候?我这个大乐队可等不起!我把两段音乐都演奏一下,你们好好听听,马上定夺。”刘雁西回忆当年的往事也深感有点过分了。
刘雁西告诉我,她和鲍芝芳导演合作过多部影片,如《午夜两点》《荒雪》《爱的漩涡》《情海浪花》《黑蜻蜓》《教堂脱险》《奥菲斯小姐》《激情辩护》等,因为影片的风格各异,为了更好完成这些影片创作,她们之间也有过不少争论,这些争论实际上也帮助了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如今她回忆当年的创作,深深感谢和很多导演的合作,以及他们的帮助,如汤化达、凌之浩、钱千里、徐苏灵、梁廷铎、黄蜀芹、中叔皇、赵焕章、吴贻弓、徐伟杰……这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人活着心态要好
我曾经问过刘雁西,你能为各种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作曲,除了认真大胆、敢于尝鲜,还有什么绝招吗?
她告诉我:喜欢看书、听音乐,很多灵感来自我读过的各种小说,武打、言情、破案、侦探各种小说都看,书看得很杂。还爱听音乐,西方的管弦乐、协奏曲、名曲我会反复听,还做些笔记研究它们的配器、和声,我国的民乐、地方小调、现代乐我也接触,这些对我的创作非常有帮助。
实际上每接一部戏都会有压力,但必须把压力变成动力,要有一个好心态去处理创作上各种问题。她曾经有一个月身上压着两部电影、三部电视剧。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作了先后顺序安排,每天起早摸黑,几个旋律同时在脑海里打转,她口袋里有笔、笔记本,一出现好想法就记下来,夜深人静时细细梳理,忙而不乱,终于按时完成任务。从那以后她想想也有点后怕,再也不敢同时接戏了。现在退休了,她给自己定了个指标,每年两部。人总得潇洒一些,不能整天绷得那么紧。
年已是年底,厂里有一部电影《少年雷锋》必须赶在年底完成任务,原来的音乐送审没有通过,厂长来找她,让她一定要接下这个修改任务。当天下午看全片,接着就让她量尺寸,明天晚上要录音乐,只有一个晚上,一个白天,一共27段音乐,这个压力实在太大了,而且一点退路也没有。她想愁眉苦脸也得过,干嘛不开开心心地过,也放松放松心情。当天晚上她美美地吃了一顿,不过晚上睡不安稳,满脑子都是影片的画面,直到天快亮时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没想到影片的主旋律却在她脑海里形成了,她一跃而起坐在钢琴面前弹出了影片的主旋律。有了这个主心骨,27段音乐也就顺利地流淌出来了,保证了晚上的音乐录音。
年,电影《生死抉择》也让她感到压力很大。这是部主旋律电影,上海市委宣传部亲自在抓,面对这个压力,刘雁西给自己定了一套减压的办法,设定了最高目标,也同时想好退路,反正让自己心情放松下来,该干什么照干什么。她也逛街,可口袋里同样带着笔和笔记本,在人民广场地铁站突然来了灵感,她就靠着墙记下脑海里的旋律,越是心情放松,越会出灵感。终于和于本正导演商讨出影片的音乐,最后还受到表扬。她深有体会,搞创作的人,心态一定要好,只有放松、减压才能出活。
我退休后在东海学院担任影视表演系主任,我给学生开了一门音乐欣赏课,我认为作为一个演员,一定要有这方面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我在译制厂搞了多年译制片,我深感影片的音乐对影片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会激发人们的热情,好的音乐会让人永远不忘,如电影《简爱》的音乐,《音乐之声》的音乐,《佐罗》的音乐,一听到这些影片的主旋律就会出现影片的画面和人物形象。
有一次影协活动正好碰到刘雁西,我把开音乐欣赏课的想法告诉她,并邀请她来为学生上课。她听完我的叙述,一口答应:“好啊,让我有机会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也会更年轻一些。”我对她说:“知道你很忙。实在忙的时候,我保证给你调课,保证你两不误好吗?”
“你放心,我答应你一定会安排好时间准时来上课。”
就这样,三年中她为三个年级的学生上了音乐欣赏课,从未向我提出调课的要求。学生们都爱听她的课。我问她:“你让学生们那么喜欢你的课,有什么法宝?”
“我跟他们一起疯。”这个回答让我很意外。
后来我抽时间去听过她的上课,的确很有新意,枯燥的音乐知识,她全溶在乐曲中给学生讲解,还不断加上她实践中遇到的小故事,一点也不枯燥,学生们也容易从生动的故事中记住这些乐理知识。她还用音乐和学生们一起做变奏游戏,任选一个曲子或一首歌,随后通过对原曲的变奏,加快速度,或放慢速度,变奏出来的音乐会表达出不同的情绪,一个欢乐的情绪会变成悲伤、变成消沉,或是跳跃、暴躁,让学生感到音乐的巨大魅力。刘雁西实践多,接触的音乐面广,而且有满肚子生动的小故事,所以她的课十分吸引学生。
后来我们见面,她总会对我说:“孙老师,要感谢您开了这门课,让我去教课。从来东海上了音乐欣赏课之后,我一直就没有闲下来,好几所艺术院校都请我开这门课,真的,你让我年轻了一把。”
最近我问她,除了还在为影视剧、广告作曲,还干点什么开心的事情。她说:“我给自己规定每年只接两部戏,留点时间干自己开心的事情。”
“干什么呢?给老朋友介绍一下。”
“我有三件事,一是喜欢逛街。逛街可以锻炼走路,又不脱离社会生活,可以看看形形色色的新事物,看看时尚商品,赶赶时髦,买点合适的回来享用。二是,我是个‘吃货’,美食家谈不上,可我喜欢品尝各种新鲜食品,享受人间美味。看看我的肚子,医生说我都五个月了,我正在适当控制。三是我在家里玩填字游戏,这个游戏是防止患老年痴呆症的,我可迷这个游戏哪!”
这让我想起苏秀对我说过:“小孙,玩玩填字游戏,肯定会让你脑子不生锈!”
刘雁西还告诉我在家里和女儿一起疯,没大没小,她是个老小孩,整天嘻嘻哈哈很开心。
是啊!人活一辈子,愁眉苦脸也是活,干嘛不开开心心地活它一辈子。刘雁西这个生活哲理对我们这些古稀之年的老人该是有启发吧。让她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一下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度过我们的晚年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