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记
传纪君:凡人不凡系列,多是杭州人或外地人在杭州的故事,这些采访都是16年前采访的,这16年间,大家经历了太多变化,自然也失去联系。我正在想选哪一位做开篇,结果就遇到陈老师的学生周晓敏,很快联系上,也是天意吧。第一篇就讲讲陈月英的故事吧。
传纪君希望让更多人读到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如果愿意,传纪君非常希望再次与你们相遇,再次记录你的故事。16年后,你会告诉我怎么样的故事呢?
陈月英老师身为美国AIFD职业商业设计师,也是LDC兰德国际设计师发展中心的长期客座导师,曾获得AFS亚洲杯花艺大赛总冠*,美国芝加哥学院教授资格以及AFS太平洋区国际讲师资格。年入驻杭州,一直活跃在中国花艺界,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和热爱。
马蹄莲的含义就像它挺立的花茎,象征着独立、自主、坚强而纯洁。这是陈姐公司的幸运花。关于花艺,最早看川端康成假借女仆的口说蔓生的花,特意就找个藤长的葫芦做花器。看了就觉得做作,那有这样牵强地营造意境。后来看旧上海人家到了过年都幸送个红梅、万年青,至于开花的水仙,一群女眷嫌花开得太素雅,就围着一盆水仙拿红纸将绿叶子裹起来。想不就一盆花吗?被折腾得那么劳心。看了来自台湾的陈月英的花艺才知道,哪里就用那点点红纸,还有更麻烦的呢!
陈月英的作品
人看花
早上8点,门口飘着微微寒雨,一群穿黄色工作服,背着双肩包的男孩和女孩开始忙忙碌碌地浇水、修枝。陈姐一边接电话一边走了进来,很快,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一盆青铜色的盆状花器,绿色的花泥。
陈姐一边用小熊草在花器一周做花饰,一边说:“三分之二的长度,要有三维感,立体的感觉。”边上的男孩和女孩剪着松枝,用一簇簇的松枝铺满整个盆面。
“看花的表情。”陈姐观察着长枝条的香水百合,一刀剪了下来,留下三四寸的花茎,干净利落地插在花泥中央。一圈红玫瑰S形地围绕着百合,根据色差,陈姐在花器左右插上红色的红果和加拿大进口的雪果。
“蜡烛,银色的八角星蜡烛。”很快一批从台湾进来的银色蜡烛来了,陈姐拿起一根彩棍,很快插上蜡烛,矗立在一群艳丽的玫瑰丛里。
“雪!”一罐雪状的喷雾器递到了陈姐的手里,“下雪的感觉,过节的感觉。”她说着将雪状物喷在怒放的鲜花上,一层薄薄的融雪,立刻这盆温室里的鲜花有了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
“看花的表情。”这是陈姐说的频率最多的一句话。
“好,你们就按这样子做8盆。”陈姐看了看手表,8点45分。“出发,小红,小冯,拿上2把水壶上车。”
陈月英的作品
第一站是假日酒店,一个欧式风格的酒店。走进大厅,看见大堂的背景是深蓝色的丝绒闪亮着许多金色的星星。
“你看这里的环境,深色的背景,大堂花和总台上的插花的花器用的是淡灰色水磨石花器。”看总台上的插花,花艺上很讲究欧式的创意,花器上垂下一缕棕色的流苏,花插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从鲜花丛里腾越出两匹金色的圣诞小鹿,而小鹿身后挺立着白色的尖锥物,一圈金色的圣诞快乐的饰物环绕而上。
“看是一盆很简单的花插,但是你要注意这鲜花摆设的地方。就像在大堂经理桌上这盆鲜花,这盆花就有它特定的含义。”想想大堂经理在这大厅里是最心烦的一个岗位,客人有什么事经常会去咨询大堂经理,有什么不满意的事,第一个就是像大堂经理反映。当客人渐渐散去,大厅里慢慢安静下来,这天的大堂经理抬头就会看见这盆桌上的鲜花,这盆花插得好,真的是花解语。
陈姐让我注意这些花插,色彩是暖暖的,线条简洁,水灵灵的让人看了心情舒畅。
陈月英的作品
第二站是一家公司,上楼后,只见写字间里全是淡蓝色的格子将员工分隔开,放眼望去连工作间里坐着的员工也都是男性,淡灰色的办公桌,金属色的工作氛围。在过道上摆着陈姐根据写字间设计的花器,不锈钢的颜色,直线条,一个圆形的花插,因为冬季,花插上铺着蓝色的碎石,满是垂落的绿蔓,一两朵粉红的蝴蝶兰开得粉粉的。
“这里的花器是根据这里的环境特意打造的。公司老总要求花插得和那里的办公环境相吻合。我们设计了几个图案给老总看,还带来一些在国外的办公间花饰设计的效果图。花插是一种很直观的艺术,将艺术带进生活,就是将温馨和柔和的氛围带到人们的身边。”
一进公司办公室,陈姐就进屋和公司员工打着招呼。“见面三分情。”陈姐说,“我们花艺公司,每天都要到公司进行花卉维护,除了精心维护鲜花,也要经常和客人见面。开公司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是能交到许多朋友,朋友能给你带来很多快乐。”
从公司出来,车子径直到花市,因为昨天晚上客人临时预定了一盆蝴蝶兰。陈姐指挥着这群年轻人搬运着,然后马不停蹄地回到店里。花店里那一溜的8盆花插已经做好了,这是为下午的酒店宴会准备的。
“你看这两家摆设的花艺,风格完全不一样。东方的花艺讲究线条,要求意境;欧洲的花艺应用的面很广,讲究花饰,要求创意。
说完,陈姐看了看手表,“分两批吃饭,做下午的花插。”
花解语
在度假的时间,在台湾开了两家花店的陈月英来到了杭州,一到这个城市,她就喜欢上了这里。“真没想过会到这里开公司。”陈姐回忆道:“那时在五洲大酒店度假,每天泡澡,平时也到附近看看杭州的花店。有一次,看到酒店里开宴会,和酒店的经理聊起来。我说我来免费给你们设计宴会花饰。结果现场一出来,他们看了很满意。”从那以后,陈月英决定在这里也开个花艺设计公司。
“我在30岁的时候开始学插花,那时侯很喜欢花艺,将好看的花摆在家里,这不是件很开心的事吗?”陈姐说,“后来因为学花艺,又去了欧洲,走了荷兰,瑞士,德国,学习欧洲国家的插花技术,在当今花艺设计当数德国的花艺最经典。回到台湾后,年获得台湾地区的花艺比赛的第一名;年获得了花艺设计师资格证书,这个花艺设计师资格是国际认可的,可以凭着这个资格到白宫去设计花插。年亚洲花艺大赛正好在台湾举行,我得了新娘花饰和商务花饰设计冠*。”
在一连去了两家酒店,布置完一个晚宴会场后,陈月英问我:“每一个成功后面都有辛酸。我的童年很苦,有人说我是台湾的阿信。”望着车窗外明亮的超市,她说:“我在超市做过,做过房地产、炒过地皮,也做过皮鞋皮箱。”我问:“你是推销还是销售?”“是做皮鞋,我是在皮鞋厂里做女工。”陈姐淡淡地说。
窗外夜色寒冷,橙色的灯光旖旎。我第一次见到陈姐是在餐桌边,来杭州一年零两个月的光景,陈姐和她的搭档唐大哥已经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这餐厅的老板也是陈姐的好朋友。陈姐小小的个子,一头红色短发,(她告诉我,因为辛苦,她的头发已经有许多白发了)笑起来特别可爱。看着好朋友推荐的特色菜,一碟子炸得酥脆的带鱼,陈姐伸着脖子,长长地叹了声:“啊,带鱼,这可是我最喜欢吃的呀。”看着陈姐这么真诚又鲜渴的神情,大家不禁笑了起来。她也咯咯地笑着。她的搭档唐大哥也是个非常开心的人,笑起来特别感染人。
陈姐20岁结婚,不久有了两个儿子。她回忆起那些年,这个娇弱温柔的女人却有个坚强的心,这两个孩子全是她一手带大,在台湾读书的学费很贵,好强的陈姐什么都做。“我这两个儿子都是高中毕业,他们看到他们的妈妈那么辛苦,早早地出来工作。”
70年代是台湾经济的复兴时期,那时候台湾岛上中小企业渐渐增多,民族经济开始兴旺。有人说:“你看现在的台湾人生活悠闲,喜欢四处旅游,但是问问他们年轻时候,都是苦出来的。那时侯的台湾小夫妻都是背着孩子,骑着摩托车四处找工做,很辛苦地创业,而那时的创业者,有的成功了,还有一些失败了,至今还在辛苦,在默默奋斗。在杭州的台湾人不少,在杭州经商成功的不少,可也有许多人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依然在一些市场里努力着,不服输地继续创业。”
在台湾,陈姐还开着两家花店,现在她全副精力都在杭州。问道在杭州经营,感到最累的是那些方面?陈姐说道:“做生意都是一样的。当时知道这里一些*策制度,可是没想到到这里办理经营的手续那么麻烦。在这里办理一笔电汇,在台湾只要15分钟,而这里问这个问那个,我一直等了两个小时。办事的效率大不一样。也许到了WTO进来后,这一些都将会改变。”
在回去的路上,她说:“很辛苦,很累,但也有很开心的事。我从这里的年轻人也学到了许多,大家在一起很快乐。每个月我们有3、4天的假期,大家一起唱歌,郊游。唐大哥还是个马师,在近郊有个台湾人开的马场,唐大哥就带着我们一起去骑马。他会教这些年轻人怎样标准地骑马,他还有一副从英国带来的马具。”
经过边上的大厦,陈姐看着那些广告,说:“我很喜欢钻石,有一个满是钻石的劳力士。”
我笑着说:“是自己奖励自己的礼物。”
陈姐笑了。
选择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生活,也许也是陈姐奖励自己的一份礼物。
手记:陈月英女士是我当时认识的台湾女人中幸福指数最高的,她爱笑,笑声像银铃。她爱美,当时执意送给我一枚CD口红,当时素面朝天的我肯本不用口红,哎啊现在也是素颜啊,当时就如此浪费了那管昂贵的口红。陈老师,我对不起你呀****##%%%
电话联系上,准备约个时间见面,我也想好好听听陈老师这16年的故事,而我也希望写出一个更丰富生动的篇章,献给大家。
谢谢大家的支持,请继续期待
周传纪,每周推送传纪
追求成功与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共同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