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世纪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在途经一家花店时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员按他说的做后问他要买多少,王尔德却说: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想让它们轻松一点。
你呢,会因为什么走进一家花店?是惦记家中光秃的角落,还是为所爱之人挑一份礼物?是期待在琳琅满目的植物中找到未知的喜爱,还是“预谋”一场邂逅?吸引你的是别具一格的装潢,是和缓温暖的灯光,还是远远便能嗅到的花香?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花店。而随着后来新型营销方式突起、高端花卉品牌出现、人们审美意识增强,花店里随意摆些鲜花即可盈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固守陈规的花店被轮番淘汰,“逛花店”也逐渐脱离日常,成为有仪式感的情境。
即使是在如此巨大的冲击下,还是不乏一些浪漫之人坚持经营实体花店。今天,我们跟随撰稿人Echo走进西安老巷里的“FAKEFLORIST假花店”,看它是如何另辟蹊径、温柔生长。
-
FAKEFLORIST假花店
带走“心里的花”
-
相信每一个老西安人应该都不会对大车家巷感到陌生。这条位于市中心闹中取静的小巷,融合了无数西安人的回忆;与湘子庙街和粉巷交叉的地理位置让羊肉小炒、蘸水面、泡馍和水盆充斥着整条巷子,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店和居民楼各处林立。
假花店的两位主理人恰恰就是在这么一个市井小巷里打造了一间极具反差感的多元花店。
时不时有周围的大爷大妈在茶余饭后途径这家花店,带着好奇向里面看上两眼。最近在进行的市*改造让店铺周围被蒙上了围挡的绿幕,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息。殊不知推开门后,一间小小的植物艺术商店才刚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用设计表达情感
让花艺进入生活
“假花店”的两位主理人之前都是学设计的,双双辞职共同创办了这家店——虽说是冒险的举动,但也包含了自己对花艺与设计的热爱。
聊天时,他们谈到一开始对于花的喜爱是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小时候每年夏天,母亲都会去早市买一些新鲜的芍药放在家里,老人也常在家里讲中国花艺的渊源。
早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文人便将花作为装饰品插在家里,从剪根到插花都是一套完整且优美的过程。现在他们所做的现代花艺设计虽然繁琐程度比不上古人,却同样是一件具有仪式感和美感的事情。
“假花店”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店铺亮点,据主理人介绍,背后有两层寓意。产品方面,“假花店”从花材选择到设计想法上都想跳脱传统花艺,融合更多自己的设计理念。
空间方面,现在很多花店采用大量堆砌的方式用花材装饰整个空间,他们却偏偏将金属、木材融入空间设计,大量的留白让人们的视觉更加跳跃,而这种冷色金属质感也让店铺整体变得更像一家买手店或高级时装店,仿佛每一束花都在等待一个称心的人将它们带走。
·摄影:Echo
主理人说,现在大多数人买花还是作为礼物,并不是作为家用,而“假花店”更希望达成的是用作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最开始想用植物作为创作媒介到现在沉下心来研究群体对花材的喜好,他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
花的美不在于它是否名贵,更多在于它所带来的创造力和张力;花也象征着当下的心情,是家装中唯一有生命力的装饰品,这种生命力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温情能治愈平凡日子里每一个微小时刻,“假花店”也希望和大家分享这一份来自植物的力量。
守序但不守规
之前采访时,我偶尔也会问受访者如何用一个词概括自己,很少有人能够给出答案,但“假花店”两位主理人对此却意外地明确:秩序,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
设计师转行的两位主理人认为设计在各行各业的运用是相通的,这种“秩序”恰好体现了他们对于花材和设计的热爱与用心。花艺受限于花材,但又更加饱满。把看似无序的花材组织在一起,用设计赋予植物新生命,正是他们作品中的秩序感所在。
最打动我的作品是七夕结束之后,他们选用正在凋谢的多头玫瑰和蓼花做的一个花篮。如今,景观化的消费动势让消费这一行为超越了节日的意义,很长一段时间里,鲜花也只是扮演着人们在节日中抒情的道具。
而作为生命体,鲜花经历着从盛开到枯萎的完整过程,色泽会变得暗淡,利刺会变得疲软······任其他的花朵在别处盛放,凋谢何尝不是另一种美丽?这些玫瑰也只是在某个昨日被弃置,任凭人世间的爱情决定了他们的去处。
有时,他们的作品又是即兴的表现。
旧货市场上淘来的黄铜花瓶,混搭大丽花、蛇目菊、火龙珠、小米叶和各色小菊,运用色彩的碰撞和植物的线条,在最自然的情况下表现出“东方气质”;花朵所创作的“点”与荆条所代表的“线”完美融合,让视觉效果更加饱满而富有层次。
这样的花艺作品在“假花店”中屡见不鲜,每一件都富有新意和绿意,乍看无法和任何已知的形态或是意象联系起来,仔细揣摩之后又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逻辑。
门口摆放的小束花一件也只要60~70元。主理人希望亲民的价格能让花和绿植成为连接更多人情感的桥梁,“假花店”的初衷就是希望让生活在浮躁都市中的人们途径这里时,能买上一束鲜花回家,亦或是赠给爱人。
除了平日设计花艺作品,曾是平面设计师的二位主理人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假花店”不光在产品包装、名片设计等各方面实现了自产自销,每个月还会自主设计一张主题海报,用原创的花的照片为背景,做一张月份海报张贴在店内,每个月的海报主题也不尽相同。
6月海报中的郁金香照片是店铺刚装修好时在操作台上拍摄的。Glitchart样式的图像处理体现店铺成立初期的一种“未完成”感;两朵花的碰撞神似米开朗基罗创世纪中《创造亚当》一幕:从天而降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仿佛要接通电源似的将灵*传递给他——这也恰好表达了“假花店”想要将人们与植物连接起来的愿望。
9月的海报则采用了百合花和大面积倒影设计,主题“After3/4”寓意年只剩下1/4。这一年,全世界都伴随着种种不确定,“假花店”的诞生也代表了一种后疫情时代“重启”,一种都市人群对自然、植物和生命的重新探究与认识。
“假”店中卖“假”花
作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假花”店,仿真花也在售卖范围之内。街头偶尔能看到的舞台用假花质量大多参差不齐,“假花店”所售的仿真花的质量却让人异常惊喜,除了传统布艺,部分仿真花还采用了硅胶材质,触感与鲜花无异。
仿真花的种类也是数不胜数,从常见的马蹄莲、郁金香、绣球花、蝴蝶兰,到叫不出名字的各色牡丹、少见的大飞燕和新娘花,都能在这个假花花柜中找到。
·摄影:Echo
很多人觉得仿真花透露着一种“塑料感”而不愿意购买。其实鲜花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奢侈品”,需要悉心照料、频繁更换,对主人的经济实力和时间精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仿真花就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顾虑,也同样能起到装点居家环境的作用。
·假花店的仿真花花艺作品
店内还售卖简单的植物系饮品,咸柠七和凉苏打就是不错的选项,两款饮品都融合了薄荷香气,清爽宜人,让城市人无时无刻都能在店内感受到植物的陪伴。
谈及未来的规划,开业仅仅4个月的“假花店”野心绝不止步于此:“店内还有很多要调整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希望之后能做的形式和作品都会更加多元。”主理人微笑说道。
-
一筑一事?“假花店”
Q:作为花艺设计师,自己家里也会摆放很多植物吗?
A:会有一些常规的大叶绿植“镇宅”,平时也会把近期花艺设计产品的打样带回家。纪念日会用鲜花和香薰简单装点餐桌,来一场仪式感满满的“烛光晚餐”。
Q:给养植新手们推荐一款绿植?
A:如果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摆放的话,我们会推荐对温度、湿度和光照没有太多要求的室内绿植,日本大叶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同品种的大叶伞尺寸高度不同,既适合桌面也适合地面。
Q:如果想用花艺作为软装点缀,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A:易过敏人群或者家中有宠物猫咪的小伙伴在采购鲜花时,应该尽量避开花粉多且香味浓郁的鲜花,如百合、水仙、兰花等;同样,如滴水观音、万年青、小叶橡皮树等自身含有高致敏性液体的绿植也要尽量避免。
Q:有什么小技巧可以让花多盛放几日?
A:除了1-2天为周期定期换水、清洗花瓶外,记得在换水的时候冲洗花枝根部并45度斜切修剪,修剪长度2-3厘米即可。放置鲜花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强光照射和空调出风口直吹。
-
《小王子》里曾写道——倘若一个人对一朵花情有独钟,而那花在浩瀚的星河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他只要仰望繁星点点,就心满意足了。他会喃喃自语:“我的花就在星河的某个角落······”
也许在“假花店”,每位来客都能在未来某天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
本文作者
Echo
20岁的斜杠青年。文能画点小画,拍点照片。武能做些实验,写些报告。不安分的心里永远追求远方。个人微博:
小明年啊
·
关于“一筑一事签约撰稿人计划”
作为专注“建筑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一筑一事正式开启内容共建与多元化的“签约撰稿人”计划,期待借此链接深耕于不同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撰稿人,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优质的传播平台、专业的编辑指导和活跃的社群交流,并为读者呈现更有趣有料的优质内容。
*合作联系:hh
zsstudio.net
·
关于“全球城市观察员”
过去6年,一筑一事从成都出发,探访了全世界范围内许多极具张力的创意城市,从重庆到上海,从曼谷到东京。作为创意领域的“新物种”,我们将目光放及全球,希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城市观察员”招募计划。
你可以热爱咖啡,也可以热衷于探索民宿、建筑、桥梁、书店、酒吧......总而言之,你要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和周边环境充满好奇心。
“城市观察员”作为城市记录者,将与我们一起完成“全球城市档案库”的搭建。从建筑到空间、从大型的城市事件到细微的生活方式,通过不同的切片,将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鲜灵感汇集成册,为促进全球城市话题的交流、讨论与合作贡献一份力量。
申请方式
1.提交资料
发送简历及作品集至邮箱hr
zsstudio.net,邮件标题注明“全球城市观察员+姓名”或“工作坊+姓名”。
2.面试
通过资料初筛后,将根据情况安排语音或视频面试,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
3.加入
通过面试后,即可加入“全球城市观察员计划”。
-
主编
牧之、鹤鹤
编辑
白勺的
撰稿
Echo
校对
白勺的
摄影
未标注图片由“假花店”提供
设计
小杨
-
延伸阅读
“花花”世界
这位随时准备“逃跑”的花草匠人,如何定格植物之美?
黄鹿:以花艺装置为媒介,探索植物的无限可能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