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吴可人与漆画艺术
?艺术生涯的起点与成长
吴可人老师走上漆画之路,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旅程。他与漆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初中毕业后在宜兴插队劳动的日子。那时,他曾为乡亲们油漆家具,在家具上绘制图案,这成为了他与漆的初次邂逅。
不久前,李子柒的回归,让大众再次领略了漆艺的非凡魅力。漆器上的斑斓色彩,每一笔都生动如画;漆画作品则绚丽多彩,细腻的肌理中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在南京师范大学,也有一位艺术家,他便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授吴可人,一位在艺海中潜心耕耘了五十载的艺术家。
年成为了他与漆的命运转折点。那一年,他任教的基础图案应用美术教研室改为装饰画教研室,他随几位老师前往北方进行专业考察。在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沈福文的《堆漆金鱼》和乔十光的《江南水乡》作品令他深受震撼。他与老师们坚信,漆画将在装饰艺术领域大放异彩,并一致决定将漆画作为装饰画专业的本科主修课程。
?漆画艺术的创新与探索
这一决定激发了他对漆画学习的热情,也让他个人的专业选择与志向高度契合。于是,在年的暑假,他的首幅铝板漆画《鱼米之乡》便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这一新兴画种的光彩也因此展现在了大众眼前。然而,铝板漆画使用的硝基喷漆和稀泽剂气味刺鼻,影响师生健康,这促使他萌生了研习环保无毒、使用天然漆磨漆画的想法。
6至7学年,吴可人教授在学院的支持下,前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师从漆画界的泰斗乔十光教授,深入研习磨漆画技艺。在乔十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吴可人教授不仅加深了对漆画艺术理念和技法的理解,更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追求卓越。
他的作品从最初模仿乔老师风格的《水巷》,到后来结合自身图案学教育经验和装饰艺术素养积累,探索出独特创作风格的《小院》,再到以“花卉”为主要题材的漆画作品如《马蹄莲》,都彰显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吴可人教授的艺术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发现。
?吴可人的教育与传承
吴可人教授深知“传统”与“创新”的相辅相成。他比喻传统如花的根系,而创新则是在这根基上抽枝发芽的过程。漆画艺术,这一融合了八千年悠久漆艺与中国现代创新技法的艺术形式,更需要我们既汲取传统精髓,又不断探索与创造。
1.1?吴可人的教育理念
吴可人老师深知每一位学生都如同一朵独特的马蹄莲,拥有其独特的色彩与姿态。因此,他致力于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发展空间。他强调,大学时期的基础教育至关重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吴老师还强调了绘画基本功的重要性,包括造型能力、构图能力、色彩能力以及整体调整能力等。他认为,这些绘画方面的表现能力将直接影响漆画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1.2?漆画教育的成果
他培养了3位研究生,其中多位已成长为省内外高校、美术馆漆艺、漆画领域的教学和管理骨干,为漆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广与国际合作
吴可人教授认为,漆画堪称中国的第二国画。他指出,传统的漆画曾以装饰为目的附着在器物上,这是其早期形态。然而,随着20世纪的发展,漆画逐渐从装饰的器物中解脱出来,走向了与中国画、油画并肩的架上绘画。
2.1?漆画艺术的推广
他积极参与展览的组织工作,并曾担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漆画艺委会委员等职。退休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漆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主持并参与了艺委会漆画教材的编著工作,历时三年多,完成了《中国漆画技法读本》。
2.2?漆画艺术的国际交流
他曾受邀参加年英国牛津郡艺术博览会,向英国观众介绍和宣传中国漆艺和中国漆画,进一步推动了漆画艺术的国际交流。吴可人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传统绘画的精髓与灵魂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漆画必将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