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
新华社昆明4月8日电(记者杨静、严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鲜花交易,但不妨碍对美好的追求。”一些中国鲜花企业负责人表示,疫情对鲜花生产、交易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鲜花交易量开始恢复增长,一些新业态也呈现出向好发展趋势。
近日,记者来到昆明市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主场馆,看见鲜花交易市场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商家戴着口罩向来往的顾客推荐鲜花,不少顾客在离开时都会买上一捧鲜花。
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去年市场鲜切花交易量达92.31亿枝,交易额达74.36亿元。受疫情影响,该市场一度关闭了对手交易和拍卖交易,导致全国鲜花交易受到巨大影响。
一季度是云南鲜花上市的旺季,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多花农从去年开始就把鲜花上市周期调整到2月前后。但随着疫情的到来,鲜花无法销售出去,部分鲜花只能被销毁。
在此过程中,部分花农销售受阻,损失较为严重。根据云南省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花卉产业损失超过60亿元。
物流、消费市场的逐渐恢复,让花农的信心开始回升。云南农业部门通力协作,为花企减免相关费用,协调更快捷的融资手段,农业科研机构也加入免费指导花农调整生产的队伍,这让鲜花的价格和销量都呈现上涨趋势。
42岁的张琴是交易市场的销售商,从事鲜花种植、销售已有10年了。记者见到她时,她正熟练打包马蹄莲切花。这种花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切花品种,市场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彩色马蹄莲切花,很多时候都需要提前预定。
张琴从3月3日开始恢复鲜花销售,起初购买者并不多,但近期来花市采购的客人逐渐增加。
斗南花卉产业集团企划运营总监董瑞介绍,疫情对花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随着复工复产,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的升温,花农恢复了种植的积极性。
“消费需求回升的速度在加速。”董瑞说,目前是鲜花销售的淡季,但供应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4月1日,该中心交易量为万枝,总体购买力在提升,玫瑰和满天星成交率上升,两类鲜花的成交率均超过98%。
业内人士表示,花农、花企正积极恢复鲜花供应,而一些善于捕捉市场动向的企业在探寻新的销售模式,从而减少中间环节。
云上拾花是一家新成立的鲜花电商平台,此前一直在做盆花销售。疫情期间,公司发现一些花农的销售途径中断,损失较为严重。公司负责人毛海鹏便发起“鲜花助农”行动,在10多天里,帮助花农销售了20多万枝(盆)鲜花,缓解了部分花农的燃眉之急。
在“鲜花助农”过程中,他们认为直播销售将会成为拓展销售的重要手段。近期,该公司对主播进行了花艺培训,推出直播售花。
疫情还促进了线上花艺培训。38岁的春雨曾是广东的一名花店主,年来到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开始从事花艺培训,去年10月开始上传花艺培训视频。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提升客户对鲜花文化、花艺知识的理解,今年2月她开始在线教学。
“在线直播高峰时观众超过人,这在花艺圈来说算是比较多了。”春雨说,疫情对鲜花行业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不少花店生意都受到了影响,部分花店主开始谋求转型,通过提升花艺水平,做出具有时代感的鲜花作品,为客户提供高端服务。
“除了提升鲜花品质,后端服务同样重要。”春雨说,疫情固然对行业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业内人士从未放弃探寻更好生存空间的可能。其中,提供更多元的鲜花产品、更好的产品服务已成为他们的共识。
临近午夜,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主场馆灯火通明,摊位上的鲜花依然娇艳。很快这些鲜花将被打包,以最快的速度、最美的姿态呈现在消费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