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春秋》
作者:徐中强
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年春天,鲁哀公率众狩猎于大野。权臣叔孙氏的车夫鉏商猎到一头异兽,此兽龙头、狼额、鹿角、虎眼、麋身、马蹄、牛尾,身有五彩鳞甲。鉏商从未见过这种动物,就带给叔孙氏看,叔孙氏也认不得。未知总是令人恐惧。叔孙氏心内惶恐,认为猎到异兽是不祥之兆,就把这异兽送给了大野的一个虞人。虞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掌管山泽苑囿田猎。
神秘野兽丢给谁,谁都怕。
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务之急是,破解未知之谜。
找谁来破?鲁国学识最渊博的人,孔子。
孔子一见那异兽,顿时掩面大哭:“这是麟啊!”孔子泪水涟涟,湿透衣襟。他边哭边对麟长叹:“你为何要出现?为何出现!”
神兽麒麟,轻易不现身。《公羊传》中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也就是说,只有明君在位、太平盛世之时,麒麟才会现身。
如今乱世,王公贵人不思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只一味贪图快意游猎,惊动麒麟,又射杀麒麟,孔子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鲁哀公五年八月,得意门生颜回去世,孔子痛呼:“老天要我的命啊!”鲁哀公十二年冬,爱子孔鲤去世,孔子悲恸无以言表,但还尚可提着一口气站立。眼前的麒麟遭难,令孔子颓然倒地:“麟出而死,吾道穷矣!”
麒麟似他,他似麒麟。麒麟现身,未逢明君,且受致命伤害。他一生何尝不是如此?他有圣德,有济世救民之志,周游列国十多年却难遇明君,处处碰壁,恍若丧家犬;他的救世之道,终不能行于世。“吾道穷矣!”
这一年,孔子71岁。葬了麒麟,孔子抚琴悲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也是在这一年,正修订《春秋》的孔子,以“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句为《春秋》作结,封笔停书。是所谓“获麟绝笔”。《春秋》又称《麟经》或《麟史》,亦源于此。两年后,公元前年,孔子郁郁而终。
大抵孔子是唯一一个和神兽麒麟有着浓厚缘分的人了,因为他遇麒麟而生、见麒麟而死,生也麒麟,死也麒麟。传说当年孔子诞生前夕,一头麒麟降临孔家,麒麟口吐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徵在”指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大意是说,孔子非凡人,乃受天真地秀自然造化所生,虽不能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麒麟吐书,孔子诞生。后来,人们用“麒麟吐书”“麟吐玉书”代指圣贤出世或家里添丁。在中国民间,人们祈拜麒麟以求生育得子的风俗也源于此。
人分男女,麒麟亦然,麒为雄,麟为雌。就像凤凰,雄凤雌凰,但凤凰往往以一个形象出现,雌雄不分;麒麟也一样。
关于麒麟的形状,综合古书所云:麒麟,高丈二,长着龙头、狼额、鹿角、虎眼、麋身、马蹄、牛尾,五彩鳞甲。也有古书上说,麒麟是狮头、马身、龙尾。
神兽麒麟,奇妙地将许多动物的特征集于一身,而不论是龙是虎,或者狮鹿或者牛马,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动物,可谓是集万美于一身。这也是中国人“集美”思想的一种体现。
古书上说,麒麟“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也就是说,麒麟天性仁义,它发出的声音犹如黄钟大吕庄严正大高妙和谐,行步规矩,不践踏活虫,不踩折在生长的草木,不吃不正当途径得来的食物,不饮污池之水,它也不会落入陷阱罗网之中。它是瑞兽,是仁德之兽。
麒麟如此美好,人人自然敬它爱它。在建筑物上,在日常佩饰上,人们喜欢绘制麒麟鲜活的形象或纹样。婴幼儿佩戴“麒麟锁”,是冀望孩子长命百岁、才德兼备。建筑所用的砖木石上,雕刻麒麟,既显示门庭高贵,又镇宅辟邪。
麒麟还是护国功臣、才俊之士的象征。汉武帝曾在未央宫建麒麟阁,阁中悬挂十一功臣画像,这十一人,史称“麒麟阁十一臣”。为何要取名“麒麟阁”?这是有来头的。
元狩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年,汉武帝出行雍州(今陕西宝鸡凤翔县),在那儿获得一头白麟。众臣纷纷恭贺:“麒麟出,圣王现。陛下是旷世明君,雄才大略安天下,四海昌平,万民乐业,连麒麟都来朝拜陛下呢!”汉武帝十分欢喜,索性将年号改为“元狩”,随后又建麒麟阁,以示庆贺。
汉武帝曾两次获得白麟,一次是在元狩元年十月,一次是在太始二年三月。这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沈约在《宋书》中记载的事。
其他朝代的皇帝有没有见过麒麟呢?
宋仁宗至和年间,藩属国交趾派使者来进贡,贡品是一头庞然大兽:“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使者说,这是麒麟。满朝文武哗然:原来世间真有麒麟呀!
这时,有人提出异议了,古书中记载的麒麟不是长这样啊!
有人驳正说,这是犀牛。
可是犀牛身上怎会生有那么多鳞片?
不是麒麟,亦非犀牛,到底是什么?若不能确定这动物的名字,就无法回诏交趾。难不成在诏书中就随着交趾使者的说法称“麒麟”?若交趾存心捉弄试探,岂不是落得交趾人笑话堂堂大宋孤陋寡闻?
文武百官一番斟酌后,认为最慎重得体的称呼是,异兽。回诏交趾,感谢他们赠此“异兽”,不过,异兽怎么带来的就怎么带回去吧,大宋不稀罕此物。
《瑞应麒麟图》局部
宋仁宗不稀罕,明成祖就不一样了。
明成祖永乐年间,有个叫榜葛剌的小国来进贡。榜葛剌国王很机灵,他听闻中国皇帝最是稀罕麒麟,就投其所好进贡了一头麒麟。这是永乐十二年(公元年)。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里夺得的,他太需要一头麒麟来证明给天下看,他登上帝位是神明授意,明君在位麒麟出现,他要全天下都坚信,只有他能保大明江山稳固,永得祥瑞。迎来榜葛剌使者贡献的麒麟,明成祖欣喜地让宫廷画师绘制《瑞应麒麟图》,又让被他赞誉为“我朝羲之”的书法家沈度在图卷上书写《瑞应麒麟颂》。遗憾的是,今日看《瑞应麒麟图》,不难发现,榜葛剌国当时进贡明成祖的并非祥瑞麒麟,而是长颈鹿。这也算是一桩有意思的事了。
皇帝爱麒麟,也赐麒麟服给臣子们穿戴。
纹绣了麒麟的官员朝服,称为“麒麟服”或“麒麟袍”。麒麟服始于女皇武则天,她将此赏赐给三品以上的武官穿用。明朝时候,麒麟服是公爵、侯爵、伯爵、驸马的常服。到了清朝,只有一品武官的朝服上才能绣麒麟。
在民间,麒麟更是人们心中的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仁慈、祥瑞。为对应不同的心愿,麒麟又分类为镇宅麒麟、赐福麒麟、送子麒麟等。
民间艺术作品中,如年画、刺绣、陶瓷器上,最常出现的是“麒麟送子图”:胖乎乎的童子,戴长命锁,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一团喜气。有的麒麟送子图上,还配有联语: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
聪慧康安的孩子,和睦温暖的家庭,花团锦簇的事业,吉祥如意的日子,这就是人们深爱着的热气腾腾的生活啊!
传说中的麒麟是否真的存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它存在。它启发人们的美好想象,它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给人以希望、安慰,摆渡人们去追求生之喜悦繁华。
徐中强,河南平舆人,作家,喜欢天真自然又干净温和的美好事物。曾任记者、报纸主编、杂志主编等。已出版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