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莲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光谷正在发生80万高科技产业大军在这 [复制链接]

1#

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聚在光谷,从这里走向世界

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聚在光谷,从这里走向世界

有轨电车使得光谷人出行更绿色

武汉夜间灯光分布图散发的白色光芒,30年间从一小团逐渐向东扩散,光谷已呈燎原之势。夜光全貌的影像,源于NASA(美国宇航局)相关卫星。

光谷,从武汉地图上一度“被遗忘的两厘米”,蜕变为NASA夜光分布图点亮最快速的模块。“追光者”30年一路向东,有形的光谷在拔节生长,无形的光谷在向上伸展。

如今,光谷已迈入而立之年。30年前的那一天,值得所有武汉人铭记——筹建多年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挂牌办公,即后来的“中国光谷”。

无数个体命运的轨迹自此改变。武汉和中国也因着这方水土上的人和事,拥有了新的内涵。

特别是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倘若没有升级换代的产业以及与之匹配的产业人口,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依然是个难题。

聚集了80万高科技产业大军的光谷,给了我们一把解决现实难题的钥匙。同时,这也是一把开启未来无数可能性的钥匙——有了他们,30岁的光谷便是“进行时”,光谷正在发生。

产业引领,制度输出

从科技一条街到大国重器一条路

总书记8年3次、李克强总理5年2次视察东湖高新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光谷在国家战略全局寄望之重,在全国高新区少有。

东湖高新区的出世和成长,都凝聚着举国上下的希望。

今年7月,武汉邮科院与电信科技院“二合一”的中国信科集团,进驻光谷一锤定音,成为96家央企中的“新人”。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总书记今年在武汉提到引领性发展,这个新提法,是对湖北对武汉尤其是对光谷的新嘱托。”光谷每一次突破性发展,伴随国家战略的惠顾;每一次国家战略的承担,光谷抢抓发展出新的可能。

今年4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正式挂牌,破解我国信息光电子困局。9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落户光谷,20多位院士领衔,覆盖该领域超过半数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

着眼国家战略布局,从跟随式创新转变为引领式创新,两大国家级创新中心助力光谷打造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始于年,多家民营科技企业扎堆高校密集的广埠屯沿线,“科技一条街”在国内声名鹊起。距此东南向13公里左右,“大国重器一条路”蔚然成型。从西至东,中国信科、武汉新芯、联想武汉、长飞等国家引领型企业,一条巨龙状相继扎堆。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全国个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中国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约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包括高新区和经开区),这两个榜单上,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均为全国第五。

从高新区维度来看,光谷演绎出一条独特的自力更生、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没有天生的政治资源和金融资源,光谷成长道路更具可复制性。”秦尊文认为,光谷对国家的一大贡献,就是制度贡献。

年,光谷开全国先河出台“黄金十条”,打破科技成果转化束缚,突破“能不能”的问题,“三权”改革引领风气之先;5年后,光谷再次革自己的命,出台“新黄金十条”,从实践层面再次完善制度安排。

光谷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从未止步。年,光谷出台“上市十条”,企业上市可获千万奖励;光谷“科技投入七条”,对国家级创新中心研发最高支持1亿元……

聚全球资源,建世界光谷

从全球站位到时代之问

站在现在看未来,是本能;站在未来看现在,叫本领。从时间大逻辑来看,这种“站位本领”在光谷至少发生过三次:

上世纪80年代,一本《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武汉自发讨论对策,上报发展光通信、生物工程等建议,成立“智力小区办”。

趁着世界产业革命的浪潮,东湖高新区成为中国技术产业革命中最大的一朵“浪花”。

世纪之交,10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集体提案,政府首肯,光谷诞生。为建设“中国光谷”,组建30余人的院士顾问委员会,集成电路、光显等今天光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均超前谋划于那时。

年,一幅面向“世界光谷”的创新长卷,开始擘画。34位院士及专家放眼全球把脉未来,底定未来20年行进路线图——建设新兴产业生成中心、厚植企业创业成长沃土、打造科技创造转化高地、构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营造活力创新创业生态。

“一个生态、双轮驱动、三条路径、四大经济”,今年6月,光谷出台全国高新区及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份“创新路线图”。

面向下一个30年,“中国光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已谋划通过“三步走”战略建设“世界光谷”。

探路光谷的“未来”,武汉未来科技城先行。武汉11家工研院,8家落户于此,一家工研院,一条产业链。“城内”汇聚了科技产业人员1.6万余人,余个全球创新创业团队,10位院士,2位受聘首席科学顾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以“马蹄莲”“金瓜”为代表,构成一座不夜城,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这里的晚上,是其他一些国家的白天,灯火通明中是他们与全球同步创新的身影。”

东湖高新区负责人认为,坚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聚全球资源,建世界光谷,光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类即将全面迈入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时代之问,光谷正在答卷,阔步践行。

80万高科技产业大军崛起

从年轻的人到年轻的产业

“我的偶像?不是张小龙。”26岁的付小龙,名字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